2010-06-30 08:19:34 来源: 现代快报
史建平:我也赞成现在应该择机采取一些减税措施,无论是对刺激经济增长也好,还是改善民生也好,应该都是必要的。
中国的财政收入大增,这引来了诸多观察的视角,事涉税收、财政支出、民富或民强等话题,而作为著名金融学者,史建平则认为,财政收入增加是件好事,但在全球排名如何并无实际意义,关键是财政收入怎么花。
经济参考报报道,今年前五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,增长30 .8%。结合下半年预期,全年可能将实现8万亿,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政府。针对不断增长的财政实力,网民最关心的是,能否更多地体现在民生领域,向中低收入者倾斜,向弱势群体靠拢,不断向“国富民强”迈进。许多网友呼吁,财政收入的增加应伴随着劳动者收入的普遍提高,让劳动者感受到国富带来的好处。
除大力提高千千万万劳动者收入外,许多网友都指出,国家应充分利用既有的雄厚财政基础,增加对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投入,真正做到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,提升百姓福祉。
另外,众多网友担忧,在财政收入高增长的背景下,财政支出能否做到公正透明,“三公”消费能否遏制。
不必太在意财政收入总量
现代快报:财政收入有望列全球第二,这种名次,对国家来说有无实际意义?
史建平:没有实际意义,因为各个国家的这种财政收入没有可比性。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,这么大的经济总量,这么多人口,财政收入高了,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我觉得不必太在意财政收入总量,如果我们拿它除以人口数的话,那么得出来的名次还是很靠后的吧。
现代快报:在很多人看来,财政收入也牵涉到国家和百姓的关系。国富了,民应该更强。不过,央视“新闻1+1”却揭示了一个事实:国富了,但是民并未强。您怎么看这一现象?
史建平:财政收入多,一方面带动经济发展,这是个好事,另一方面,如果财政收入过快地增长,也可能税负偏高,对这个结果,我倒觉得和国富、民强的问题不矛盾。为什么呢?中国的体制特点决定了,很多事情都需要国家来办,国家办的事,很多都是给老百姓办的事,那么,国家有集中度比较高的财力,也可能有利于国家来多办一些事情,包括社会保障,包括基础建设,方方面面的,这个不能和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比,中国有其特殊性,体制上有特殊性,财权事权上也有特殊性,关键是财政收入怎么用的问题。
现代快报:在您看来,这个“怎么用”的关键是什么?
史建平:就是要真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,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,这个是关键。
现在应该择机采取一些减税措施
现代快报:我知道您过去主张过取消利息税,而财政收入高了,也同样有人在关注个税起征点的调节问题,还有人认为在这个时候税收政策要向弱势群体倾斜,同时提出,现在是减税的良机。
现代快报:一些网友说,作为纳税人我纳税了,但是觉得保障这一块还不能让人放心。
史建平: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,目前不可能很完善的。社会保障要做得好,肯定需要国家有一定的财力,这点并不矛盾,没钱你更难以完善。
现代快报:南方洪灾引人关切,央视“新闻1+1”透露说,江西省抚州市对媒体表示,如果有300万,唱凯堤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加固,而此次垮堤造成的损失却是10个亿。这也使人想到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关系问题,而曾经有专家认为,地方财政收入连续跑输中央财政。
史建平:这是一个税收制度的问题,我本人对这方面没有研究,总的原则就是财权和事权应该是对应的,牵涉到中央和地方财权、事权分割的问题。也许还存在财力都集中在中央,地方比较穷的问题,也许还有另外的问题。
(本文来源:现代快报 作者:刘方志)